系所簡介

        本校於民國七十年奉准增設醫學院,在籌備醫學院的過程中,夏漢民前校長當年以醫學最先進的美國為師,籌劃學士後醫學系,作為成功大學培養醫師科學家的搖籃,瞭解首要之務便在於創建一個學系,培養生物醫學相關的大學生,在籌設過程中原以「醫學生物系」為系名,爾後於民國七十一年奉准設立「生物學系」成為本校第一個生物科學領域的學系。學系創立之初,學生俱為一時之選,爾等亟思有所作為,引進生物醫學相關知識於成大校園之中,並創立系刊名為「先驅」,並獲得夏前校長題字。之後更著重於基礎生物科學與生物科技的多方位的教學與研究。並於民國八十二年成立碩士班,陸續於民國八十八年成立博士班,成為系、所合一(大學部與研究所)的全備學系,由本系教師全力支援相關之研究與教學任務。

        近數十年來生命科學蓬勃發展,生物科技產業日新月異,本系有鑒於未來生物科學之發展趨勢,參考國內外知名大學生物教學之整合與改革,於民國九十三年更名為「生命科學系」,以培養基礎生物科學、現代生命科學與生物科技,及生物多樣性兼備的人才為宗旨。

         本系除了擁有規劃齊全的系館外,並有各種先進之儀器,以強化及充實各項教學及研究,培養一流的生物科技人才。此外,本系由已故楊豐誠同學及郭士德同學之父母捐贈之「楊豐誠同學紀念獎學金」及「郭士德同學紀念獎學金」,每學期提供給4名大學部學生,每名新台幣伍仟元,以鼓勵同學努力向學。另有本系退休教授提供「麥愛堂教授助學金」予清寒學子,每名伍仟元,以協助本系學生求學。

 

國立成功大學生命科學系

 

系內目前有18名師資,在教師研究領域涵蓋生物醫學,基因體與生物科技,以及生態學。各學門領域間有密切的合作,以了解生物上細胞與個體運作的分子機制,與基因與環境的交互作用,以及最終極的分子與生物演化等問題。其衍生的知識,可以運用在人類疾病的原理與治療,以及農業生物科技上,裨益大眾。其研究領域描述如下:

甲組: 生物醫學組

  生物醫學組致力於以生物科學為基礎的跨學科研究,由分子與細胞到組織與系統功能層次,探討動物生理功能與人類疾病的細胞訊息傳遞基因與蛋白質的分子調控。這些跨學科的知識有助於複雜疾病的預防與治療。為落實基礎研究和科技產業的結合,本組重點在群體計畫及校內外的產官學合作,以發展突破性的跨領域生醫科學。生物醫學組的研究主題包含

  1. 分子發育生物學-細胞生長和分化
  2. 疾病相關生物醫學-代謝疾病、神經退化性疾病、腫瘤生物

乙組: 基因體與生物科技組

  隨著Watson與Crick在1953年發現DNA雙股螺旋結構後,帶領生物學進入了分子與基因體的時代。在過去60年,DNA定序技術不斷的改良與定序費用的降低,下一世代的定序機器的陸續問世,到目前為止,已經有超過1000種物種的全基因定序完成,涵蓋人類,動物,植物,與微生物。在擁有如此大量的遺傳密碼資訊,要如何解密?因此現代基因體學的面貌,已擴展成需要跨實驗室、跨領域和國際化的合作模式,研究的深度已從基礎的序列分析,進入到功能基因體學。舉例來說基因體如何調控細胞的功能,生物體的發育; 生物體如何與環境交互作用,演化出生物的多樣性。

本組強調應用分子、細胞、生化、生物技術、功能性基因體、蛋白基因體、基因工程、生物資訊學等技術與方法,探討模式及非模式生物的生理、代謝、功能、遺傳、調控、老化、環境適應等基礎生命科學領域,並跨及應用領域,包括作物生物科技,植物抗逆境生理及保鮮生物科技,以及發育與癌症基因體學的研究,研究發展方向主要包含:

  1. 比較基因體學
  2. 環境及功能基因體學

丙組: 生態學組

  生態組以「知覺與演化生態」(sensory and evolutionary ecology) 及「群聚與生態系生態」(community and ecosystem ecology) 為基礎研究主要發展目標,並加強結合「保育生態學」(conservation ecology) 上的應用研究,著重針對保育生物學與環境議題的相關實務訓練。目前本學群之研究包含以下方向:

  1. 動、植物解剖學及功能形態學
  2. 鯨豚生物學與保育
  3. 生理生態學
  4. 知覺生態 (動物聲學、生物光學)
  5. 行為生態學
  6. 物種間交互作用與演化生態學 (寄生植物、造癭昆蟲-植物、植食與果食性動物-植物、食蟲性動物-昆蟲等)
  7. 群聚生態與巨觀生態學
  8. 生態系功能與保育 (以濕地和陸域森林及農業生態系統為主)
  • 教育目標

學士班 碩博士班

培養具備整體生命科學知能

具備生活基本知識和涵養的現代公民

創新

獨立思考

團隊合作

實踐能力

專業人才

 

  • 基本素養與核心能力

學士班 碩博士班

生命科學基本認知

實驗科學的態度

培養同理心、尊重包容的公民素養

對生命的社會關懷

生態保育的哲學觀與正義思維

跨領域學習與國際視野

生命科學實驗操作及使用相關儀器的能力

具備獨立思考與判斷的能力

具備有效溝通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跨領域知識整合與創新能力

展現團隊合作能力

生命科學之專業知識

科學精神及邏輯辯證

培養同理心、尊重包容的公民素養

對生命的社會關懷

生態保育的哲學觀與正義思維

國際宏觀視野與掌握國際科研潮流

充分掌握生命科學專業知識的深度與廣度

慎密邏輯思考、計量分析與獨立決斷能力

學術交流與溝通能力

跨領域知識整合與創新能力

展現團隊合作及領導統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