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領域簡介

在研究領域上本系分為三組:

甲組: 生物醫學組

乙組: 植物基因體與生物科技組

丙組: 生態學組

 

甲組: 生物醫學組

  生物醫學組致力於以生物科學為基礎的跨學科研究,由分子與細胞到組織與系統功能層次,探討動物生理功能與人類疾病的細胞訊息傳遞基因與蛋白質的分子調控。這些跨學科的知識有助於複雜疾病的預防與治療。為落實基礎研究和科技產業的結合,本組重點在群體計畫及校內外的產官學合作,以發展突破性的跨領域生醫科學。生物醫學組的研究主題包含

  1. 分子發育生物學-細胞生長和分化
  2. 疾病相關生物醫學-代謝疾病、神經退化性疾病、腫瘤生物
師資 研究專長
張素瓊 分子營養學、細胞生理訊息傳遞、保健食品
曾淑芬 神經免疫學、膠細胞生長與分化、幹細胞學
王浩文 基因剔除老鼠、分子發育生物學、細胞生物學
何盧勳 分子細胞生物學、神經科學
廖泓鈞 基因不穩定性、細胞分子生物學
劉雅心 基因體學、發育生物學、果蠅胚胎發育
李純純 分子細胞生物學、蛋白質運輸、細胞骨架調控
彭怡禎 分子代謝醫學、營養代謝與基因調控、癌症生物學

乙組: 植物基因體與生物科技組

  隨著Watson與Crick在1953年發現DNA雙股螺旋結構後,帶領生物學進入了分子與基因體的時代。在過去60年,DNA定序技術不斷的改良與定序費用的降低,下一世代的定序機器的陸續問世,到目前為止,已經有超過1000種物種的全基因定序完成,涵蓋人類,動物,植物,與微生物。在擁有如此大量的遺傳密碼資訊,要如何解密?因此現代基因體學的面貌,已擴展成需要跨實驗室、跨領域和國際化的合作模式,研究的深度已從基礎的序列分析,進入到功能基因體學。舉例來說基因體如何調控細胞的功能,生物體的發育; 生物體如何與環境交互作用,演化出生物的多樣性。

本組強調應用分子、細胞、生化、生物技術、功能性基因體、蛋白基因體、基因工程、生物資訊學等技術與方法,探討模式及非模式生物的生理、代謝、功能、遺傳、調控、老化、環境適應等基礎生命科學領域,並跨及應用領域,包括作物生物科技,植物抗逆境生理及保鮮生物科技,以及發育與癌症基因體學的研究,研究發展方向主要包含:

  1. 比較基因體學
  2. 環境及功能基因體學
師資 研究專長
黃浩仁 植物分子遺傳學、植物訊息傳遞、分子生物學
蔣鎮宇 演化基因體學、保育遺傳學、分子生態學
陳虹樺 蘭花生物科技學、基因體學、細胞生物學
吳文鑾 遺傳學、分子遺傳學、蘭花生物科技
宋皇模 基因訊息傳遞演化、基因體學、分子演化
張松彬 分子細胞遺傳學、染色體學

丙組: 生態學組

  生態組以「知覺與演化生態」(sensory and evolutionary ecology) 及「群聚與生態系生態」(community and ecosystem ecology) 為基礎研究主要發展目標,並加強結合「保育生態學」(conservation ecology) 上的應用研究,著重針對保育生物學與環境議題的相關實務訓練。目前本學群之研究包含以下方向:

  1. 動、植物解剖學及功能形態學
  2. 鯨豚生物學與保育
  3. 生理生態學
  4. 知覺生態 (動物聲學、生物光學)
  5. 行為生態學
  6. 物種間交互作用與演化生態學 (寄生植物、造癭昆蟲-植物、植食與果食性動物-植物、食蟲性動物-昆蟲等)
  7. 群聚生態與巨觀生態學
  8. 生態系功能與保育 (以濕地和陸域森林及農業生態系統為主)
師資 研究專長
李亞夫 行為生態、群聚生態、演化生態、保育生態
仲澤剛史 理論生態學、族群與群聚生態學、生物多樣性及長期生態學
邱慈暉 視覺生理生態、動物光學
陳一菁 氣候變遷生物學、巨觀生理生態、生物多樣性保育、歷史氣候
許祐薰 婚配策略、行為生態、分子生態、族群遺傳、分子親緣、生物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