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與循環經濟 成大普渡雙聯跨學Mentors分享
改良鯊魚皮膚成為輪船塗料,既節省能源消耗,還能提高經濟利潤、保護環境!成大生命科學系教授張松彬與成大普渡雙聯組學生,3月17日晚間在成大未來館,探討仿生學與循環經濟議題,分享跨領域協作的經驗。
成大普渡雙聯組輪值班主任屈子正表示,科技的突破必須透過跨域合作創造。屈子正鼓勵學生除了培養自身領域的專業以外,也去認識其他領域的現況,並且內化跨域知識,期望新世代的跨域人才如種子一般,將跨域思維擴散到全校。
成大生命科學系教授張松彬分享仿生學與循環經濟跨領域協作經驗
面對未來工程挑戰,成大藉由跨域課程,促進不同專業領域交流,培養下一代國際工程人才。成大普渡雙聯組跨足機械、電機、資訊工程領域,除加深國際鏈結,也重視培養學生跨學科領域知識,自110年2月24日起,首創連續8週,每週三晚上,在未來館舉辦普渡雙聯組「跨學導師Mentors講座」,力邀非工程學院的跨學導師,以「解決問題」為主題,分享各專業領域與工程學門合作的實戰經驗、觀察與見解。
張松彬表示,能在殘酷自然環境中存活下來的生物,表示牠們找到了適合環境的解決方案。科學家研究能夠在水中高速游動的鯊魚皮膚,改良成為輪船的塗料,讓巨大的輪船降低海上航行阻力,減少能源消耗,進而保護生態環境、提高經濟利潤。張松彬指出,雖然過去一直認為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育是互相衝突的課題,「但是仿生技術不僅可以有效降低對環境生態的衝擊,也可以兼顧經濟成長,仿生循環經濟是創造雙贏局面的跨域新解方」。
成大普渡雙聯學位推出「跨學導師Mentors講座」儲備學生跨域能量
成大普渡雙聯組資工系學生表示,大自然就像演算法,淘汰掉不適合環境的生命型態,留下最適者,仿生學向大自然學習,為科技突破指引方向。機械系學生表示,課堂中提到:提升GDP的同時,資源的消耗也會增加,期待機械與生物領域結合,靠著仿生科技取得經濟發展與資源保育的平衡。
國立成功大學與美國普渡大學合作普渡雙聯學位計畫,109學年起招生,旨在培育跨國跨域全方位人才。8週8位導師分別來自醫學、生命科學、設計、社會經濟、文史、理科、國際以及管理專業領域,透過8場不同學門的導師的專業知識分享,拓展學生工程專業領域以外的多元視野與觀點,儲備豐富的跨域學習能量,培養新時代斜槓國際青年。
3月24日、3月31日、4月7日以及4月14日,還有4場分別來自歷史系、地球科學系、經濟系與建築系的「跨學導師Mentors講座」,歡迎校內非普渡雙聯組的同學在全校活動資訊系統上報名參加。
來源:成功大學新聞中心